走向南方:唐宋之際自北向南的移民與其影響

點閱:5

並列題名:Going south : the migration to South in China betwee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and the effects

其他題名:唐宋之際自北向南的移民與其影響

作者:顧立誠著

出版年:2004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出版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發行

出版地:臺北市

集叢名: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叢刊:123 文史叢刊

格式:JPG

頁數:310

分類:社會學  

書籍難度(SR):858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SR值是什麼?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內容簡介

唐宋之際,黃河流域產生極大的動亂,此又以河南地區為甚,人口因而快速流動。從五代時期中,南方九國皆為北方移民所建,其開國者多出身盜寇及軍人,可以見出北方移民多憑藉武力與暴力,在南方立足。北方移民在南方所建立的政權,其開國者雖能勵精圖治,但至第二代後,往往開始窮奢極侈,後又為爭奪大位,引發極嚴重內戰,造成當地極大破壞;然而,大多數移民遷居至南方,可以補充因大兵過後人力的不足,這對當地的開發及經營,實有其一定貢獻。而移民在亂世中前往一新環境,往往多利用同鄉關係相互照應及扶持,從五代時期南方的移民政權建立,就可看出這種關係。唐末起自北方的動亂,實波及南方廣大地區,如當時接近黃河流域的江北地區,因北方動亂乃遭受池魚之殃,不少民眾犧牲,然而在其更南方的江西及福建,在唐宋之間卻以極驚人速度發展,這有些類似骨牌效應,從北方來的力量,迫使中國更往南發展。當時北方的移民,不可避免會與南方當地人民與土著民族發生互動,南方居民為因應其暴力侵擾,則往往組織團練或土團等組織應付,這些民間團體的形成,與移民間有極大關係;而土著民族在與移民推擠下,則多遷往偏遠地區或更南方,成為弱勢一方。眾所週知,若以唐朝安史之亂為界,從此之後直至宋代,中國即少有大規模與外族融合與交流,以致在一般人印象中,兩宋時代是呈現相當程度的內向與封閉。但自安史亂後,確實已有一股不小之動力,讓不少人民自北往南,向南方世界來拓殖與開發,此一移民潮流,尤其至唐末五代時到達高峰。因唐宋之際的這一波自北向南移民所帶來的南北文化交流,其可能再次讓中國境內不同的漢民族及漢民族與土著民族之間,形成另一次大規模融合。如同因此次唐宋之際的族群融合,造就了日後輝煌的隋唐文化,相信因此次唐宋之際的族群融合,也對日後兩宋文化形成了部份關鍵性的影響。

作者簡介

顧立誠,臺灣大學90學年度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本論文由王德毅教授指導。

  • 第一章 引言
  • 第六章 結論
  • 主要參考書目
  •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