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好日 [第25期]:嚐徉島嶼

點閱:1063

作者:李書嫻總編輯

出版年:2023.10

出版社:崴邦國際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40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本期內容簡介

每種感官都是一個複雜、彼此牽引的主題,編輯室為此走訪四季,試圖將「眼、耳、鼻、舌、身、意」連動內心與外境的通道延伸進「感官計畫」。本季我們提筆前往感官的下一站——「味覺」,也路循文化路徑落下的線索,提取存於集體感官裡,我們重要的臺灣味記憶。

什麼是臺灣味?美食獵手和熱炒店頭家率先呈上舌尖捲進的臺味印象,火雞肉飯、滷蛋乾麵、蛤仔雞湯、三杯中卷鮮活上桌,橫掃完結,來訪臺灣的外國藝術家加入點評,不出意外,滷肉飯、牛肉麵、珍珠奶茶依然榜上有名,嗜糖維生的北漂族聽聞欣然同意,「現在南北大街都開滿飲料店,手搖飲之於我們的生活,快變成形影不離的存在!」。

聞言,坪林手大東家悄然奉上以茶磚製冰的蜜香烏龍,嚐一口茶湯清淺,裡頭有著三代坪林人在天際下,不分晝夜手捻製茶的辛勤;面容勤奮的還有撐起臺灣大小經濟命脈的市井百工,故事不忘憶起菜攤肉舖裡人情四溢的市場攤商,早起貪黑的作息裡他們一定要來上一碗快速補充體力的米苔目當作晚早餐;遠處人潮湧動的火車站,赴行遠方的離人們,在列車帶動的風景穿行間,總愛嚐一口米飯軟糯、味美鹹香的鐵道便當,那是火車之旅不能少的那一味。

列車隨餘暉劃過魚塭間的鐵道,水面閃過的車廂鏡影一瞬即逝,忽然想起飲食作家鄭順聰老師的話,「許多臺灣小吃攤,如同手機電池是有壽命的,經主客觀環境變動,遷移了位置、換手經營,用料、手法、口味或有改變,有些甚至走入歷史。」尋訪臺灣味的旅途,如同拾起眾人隨時光失落的記憶碎片,只望逐漸消失遠去的味道能在談話裡復生,願你我且食、且憶、且珍惜!

白飯之上的風景 碗內的臺灣豐沛作家
鄭順聰

啜一杯沁涼的手搖飲 踏進糖的文化路徑
蚯蚓文化總經理 游智維.溪北文化負責人 林駿騰

巧手築建菸樓風華 現地媒材復生原創能量
2023原創基地節藝術家 開發好明

纏綿於舌尖的感官誘惑 臺灣小吃極致新體驗
純愛小吃部主理人 陳學彥

穿山入市的坪林記憶 三代手捻酵出的傳世茶香
坪林手主理人 陳威宇

「食見」臺灣味 走訪最有味道的城市角落──環南市場
永續旅行導覽團隊 島內散步

關於那些失戀的日子
失戀排行榜主理人 哲修.作家 角子.我走指南路主唱 / 鍵盤手 牛淳安

跨度鐵道時空 取一匙記憶裡的寂寞與悲歡
導演 蕭菊貞

客家人的味道 隱隱約約卻回味無窮
藝術策展人 張乃予

軋型的秘密 學一手立體修塑的工藝絕活
廣陸紙器二代主理人 俞程遠

臺北圓山──人間與神界的匯集之地
臺灣史說書人 蔡蕙頻

一窺配方奧義 探索咖啡杯中的化學實驗
Dodidone Coff ee Research創辦人 游子毅

日日真(徵)心事
牛淳安•游子毅•角子•陳威宇•日日編輯室
雜誌簡介
《日日好日》為季刊,報導人物/文化/產業/公益/旅遊等內容。
 
理念:不追求「最好」,選擇適切的剛好,我們希望透過文字、影像分享好故事
 
每一天,時時刻刻都有意想不到的悸動牽動著一天的變化,要想年年是好年,月月是好月便從日做起。不追求「最好」,選擇適切的剛好。 從慢生活,享生活到品味生活, 依循著在生活中尋找美好的事物, 將美學與生活緊密約束在日常生活之中, “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
  • 關於那些失戀的日子
  • 日日真心事 日日真(徵)心事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