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9/05/16 [第1680期]:林毅夫 : 美國想給中國發展製造障礙

點閱:9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9.05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林毅夫:美國想給中國發展製造障礙
 
專訪林毅夫被通緝的經濟學家
從叛逃的國府軍官到中南海經濟智囊
 
 
從林正義、林正誼到林毅夫,從學運領袖到投筆從戎,這位出生宜蘭的台灣人,為追求「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40年前的5月16日晚上「叛逃匪區」。
 
林毅夫到中國大陸的時機正是中共11屆三中全會剛開完,也是中美剛建交之際。他正好趕上中國的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第一批留學美國歸來的經濟學家,之後也是中國政府重要經濟幕僚。他自己覺得很幸運,見證了「所有發展中國家最好的時代」。
 
《新新聞》及《風傳媒》採訪團隊在他「叛逃」至對岸將滿40年前夕,也正是中美貿易戰波瀾再起、美國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至25%當天,在北京大學採訪了他。聽他深談40年來心路歷程,以及這位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對中美貿易戰的預測與評估,還有對兩岸經貿競合的分析。
 
◎郭宏治、呂紹煒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80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司法 恐背上「反武擴」汙名,金融業被迫「鎖國」 賣油給北韓 台灣成國際反恐破口?
  • 軍事 壓力殼疑採劍龍級設計,國造經費近五百億天價 潛艦模型首曝光 全案高度保密難監督
  • 社會 減少七%空汙排放,全年發電量可供應一萬戶家庭 力抗豬瘟 生質能廠化廚餘為黑金
  • 台灣與世界 《台灣保證法》已讓《八一七公報》成為廢紙一張 美國鷹欲搧醒習近平的中國巨龍夢
  • 小旅行 全台唯一蓴菜產地,環湖順遊國寶級濕地 旬味雙連埤 蓴菜、紅鳳菜正好食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