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簡介: 潮是前進的動力,潮人乃雜誌的主角,我們關心潮人,更關心他『正在做的事情中帶有潮的成份』,潮事情, 潮物也。「潮人物」,講人也講物,尤其講的是居住於台灣這塊土地、充滿生命力、散發生活的熱情、努力過生活的人。他不必是知名人物,但他的故事,他的事情 的確可以大大改變社會,影響未來:「我,也做得到!!」。
簡介
本期內容簡介
【Cover Story】真跡、手稿與故事 60年代詩人──安德昇藝術
詩,豈有此理,抒情,怎能不抒情。
戰後台灣的三大詩社,無疑以「藍星」影響最大,至今五十餘年,成員仍維持若即若離,沒錯,此即譬如人之交往,若說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華人的詩與文學也受藍星之啟發,道理就在此,它從來是一個集合天才,聚會以不受約束,也沒有教條的詩社,於是,把藍星說是文化俱樂部、或用現在流行用語講「朋友圈」,可能還貼切些。
若說朋友圈,則範圍可以很大的,那可得從近代民國文人的俱樂部(沙龍)傳統說起。早在民國二、三十年代徐志摩、沈從文、金岳霖、胡適,張奚若、林徽因等文人就有經常以聚餐、茶會談論文學寫作,眾所周知的「太太客廳」、「湖南飯店」、「來今雨軒」、「慈慧殿三號」及在上海的「花廳」等,中國古代雖有類似的曝書會,卻不似近代留法學生移植回來的沙龍,講究平等舒暢的交往。
到了台灣,受沙龍文化影響的詩人朋友聊出來的藍星詩社,不講組織、不立社長,不干涉創作,但也因為鬆散,反倒能容濟濟人才,對此,我喻為詩界的滾石。
滾石唱片在八○年「接納」台灣最不羈的音樂創作家,聽說辦公室治理是混亂一團,但三○年後仍有人以「滾石精神」自居,而卻沒聽到誰以飛碟之血統自豪(飛碟以嚴格的治軍著稱),所以,說藍星詩社開創了什麼技術和創見,不如說它自由印證了創作,在苦悶的六七○年代以致開枝散葉,連帶促進其他文化領域思想的繁榮。
今天看來,藍星與它的詩人之重要,在於注入的民初自由派知識分子的基因,尤歷經坎坷多艱,在台落地,長以抒情容忍異己,採新納舊橫貫中西,發行的刊物看似隨興,往來詩人是來來去去,《藍星周刊》、《藍星詩頁》、《藍星季刊》、九歌版《藍星詩刊》到《藍星詩學》,超過五十餘載,再有鬥爭也該過去。
羅門從現代派到藍星社長,洛夫乃《創世紀》創辦人,可先在藍星過,管管也從藍星發跡到創世紀,在藍星初登場的「天才詩人」白萩到笠詩社,林泠的〈不繫之舟〉最早也刊在覃子豪主編的《藍星週刊》,況且藍星正統的「璀燦的五彩筆」余光中,「都市詩之父」羅門、與妻子蓉子併稱「中國的伯朗寧夫婦」,「孤獨國王」周夢蝶,「高山青」作者鄧禹平,「游俠」阮囊,「儒者」向明,「科幻詩人」吳望堯⋯⋯。
天才不拘形式,筆下都市與鄉村、現實與超現實、魔鬼與科幻,絞碎在喜樂與悲愴、內外矛盾的反差與對比,但我卻在藍星系上看到較多的樂觀,也感受到出乎尋常的生命熱情—藍星之下,一片藍天。
詩是豈有此理,抒情,怎能不抒情。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潮是前進的動力,潮人乃雜誌的主角,我們關心潮人,更關心他『正在做的事情中帶有潮的成份』,潮事情,潮物也。「潮人物」,講人也講物, 尤其講的是居住於台灣這塊土地、充滿生命力、散發生活的熱情、努力過生活的人。他不必是知名人物,但他的故事,他的事情的確可以大大改變社會,影響未來: 「我,也做得到!!」。
我們只是蒐集「故事」
然後由故事說話。而我們『潮人物』的故事在於,藉好多好多的潮人物們,帶我們進入他們的潮世界一窺究竟,究竟這些人專注在他的領域煎熬這麼久,好玩在哪裡、過癮在甚麼地方?這是一本大大的故事書嗎?是的,我們也希望它是。
想 像你在一間午後咖啡屋,放鬆的下午,周圍擠滿人,這裡不禁忌香菸,你坐在吧台邊,煙霧瀰漫中,一杯咖啡,你豎起一雙大耳,在陣陣談笑間搜尋故事花邊,聽聽 也好八卦也罷,題材有的很古怪、老故事也新鮮,或許是新鮮的老故事?靈感很好,領悟更棒,人類到底有沒有明天?自由開放的氣氛中,心隨意寫。
看故事的好處是,說故事的人不必多言人生的道理,一切隨意,自己抽取自己的養分和肥料,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