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材料 [第457期]:海淡低碳化與資源化技術 石化產業轉型未來新樣貌

點閱:47

並列題名:Industrial materials

作者:工業材料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5.01

出版社: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出版地:新竹縣竹東鎮

最新發刊 : 2025-01-01

雜誌類型 : 月刊


馬上看!不用等預約。
借閱說明

雜誌簡介: 工業材料雜誌係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發行,創刊於1987年,暢銷海內外的工業材料雜誌稱得上是國內最具權威的材料專業雜誌,以前瞻性產業之研究、發展、應用為報導主題,其內容包含各大領域,如光電顯示/無線通訊/能源儲能/智慧感測/綠色環保/電磁/輕金屬/複合材料/有機高分子/陶瓷薄膜/奈米微細技術/構裝散熱/材料設計檢測/市場瞭望/聚焦兩岸….等等。資訊新穎、市場動態掌握即時,是關心材料發展、材料應用、產業走向人士最佳的參考資料。每月一冊,受用無窮,廣泛且詳實的內容,成為產業界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工業材料雜誌作者陣容堅強,除了有工研院內的數百位專家為強力後盾之外,舉凡產業界的技術先進、各大專院校的知名學者、海外學人、專家均在作者之列。自創刊以來,普受各界好評,同時,為數所大專院校推薦為選讀好書。

本期內容簡介

「海淡低碳化與資源化技術」與「石化產業轉型未來新樣貌」兩大技術專題
工業材料雜誌2025年1月號457期推出—

海淡能資源技術發展與應用趨勢
    氣候變遷持續影響,全球面對水資源分布不均及淡水資源匱乏等挑戰,開發穩定淡水資源為國際間須共同面對的關鍵議題。為降低產業及民生用水需求衝擊,海水淡化為目前全球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方案之一,我國政府亦規劃建置台灣本島海水淡化廠,作為強化穩定國內區域供水韌性的重要策略。然而,海淡之鹵水(濃鹽水)含高鹽分,直接排放會影響海域生態,若無有效處置,海淡新建廠環評難以通過,因此鹵水議題已成為海淡廠能否興建之關鍵。傳統海淡逆滲透技術(SWRO)為目前海水淡化最主要的處理技術,但在其營運過程中產生之高能耗及高碳排放問題,將對環境造成一定衝擊。在全球面對淨零碳排放的急迫情況下,勢必要優化海淡處理系統,以降低產水過程中的能耗,因此,如何透過海淡技術來衍生並創造節能效益,或是結合再生能源作為輔助手段,都將有助提升未來海淡技術之發展優勢。同時若能將海淡鹵水有效轉化為能源與資源,實現海水淡化的低碳化與資源化,也將成為當前技術創新的關鍵方向。例如:在資源利用方面,海淡除了提供淡水,過程中產生的鹵水及其他副產品也被視為可再利用資源,如從濃鹽水中提取氯化鈉、氯化鎂及硫酸鹽等化學物質,可用於工業和農業;提取稀有金屬如鋰、鍶和鉀,則可供應新能源產業需求。能源化方面,除了現行系統利用能量回收裝置進行節能措施外,利用濃鹽水的鹽差進行發電,亦能同步實現能源回收,並降低濃鹽水濃度減輕鹵水排放之環境問題。本期「海淡低碳化與資源化技術」專題,將針對具未來潛力的海淡能資源技術發展與應用趨勢進行介紹,讀者能藉此專題文章瞭解海淡能資源技術之研發進程與趨勢,也期盼政府及產學研各界投入更多資源,建立國內低碳綠色海淡產業,為台灣水資源產業環境注入新的技術能量。

台灣石化產業變動轉型的契機
    2024年是台灣石化產業變動的一年!從年初兩岸關係受總統大選結果的影響,導致從2010年開始施行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告自2024年1月1日起中止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項石化相關產品的優惠稅率;5月31日中國財政部第二次宣布,自6月15日起新增中止134項台灣石化相關產品的優惠進口關稅,台灣石化業者開始在不平等的關稅條件下經營兩岸業務。2024年第二季,《商業週刊》指出了台灣石化產業的龍頭—台塑集團,因中國出現7個六輕複製版,造成巨大挑戰,致使獲利低迷、股價腰斬,道出了台灣石化業者面臨中國業者倒貨競爭的困境。第三季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於選前選後不斷放話,表明台灣搶走半導體工作,應付保護費給美國,致使政府開始沙盤推演:台灣應如何因應川普上台後的各項變局。第四季則有「全球氣候峰會(COP29)」於11月11日在亞塞拜然召開,同月25日「全球塑膠公約」於南韓釜山進行最終談判,各國減碳與減塑的進程都對各國與台灣的石化產品應用市場投下催促轉型的時限表。在此變動的時局,各國石化產業也加速了各自調整的腳步,本期「石化產業轉型未來新樣貌」專題,動員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材化領域五位產業資深分析師,分享長期的觀察且深入的觀點,由〈台灣石化產業未來轉型策略方向〉為首,帶出在全球石化產品的兩個主要發展軸向—高值化與低碳化下,台灣石化產業的轉型方向與策略;接續介紹低碳化趨勢下,因應全球供應鏈所需,台灣廠商可以投入的綠色民生化學品項—廢塑膠回收材料以及生質低碳材料。同時在高值化的方向中,介紹台灣優勢產業所需之半導體化學品,與下世代產業所需之高功能性電動車材料。期望能一次帶給讀者台灣石化/化學產業在轉型的變局與趨勢下,相關因應的策略、方向與未來具投入潛力之品項的看法與建議,並協助國內業者能順利渡過此變動的時代。

主題專欄與其他
    本期市場瞭望專欄〈DAC產業的挑戰與展望〉介紹可以直接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負碳技術,各國為達淨零排放目標,預計將會擴大相關DAC推動的政策與措施,也將帶動更多大型企業投資DAC產業。材料與技術專欄〈以DEM-CFD模擬填充床反應器堆疊型態與流態分析〉結合離散元素法(DEM)與計算流體力學(CFD)分析不同顆粒形狀和堆積方式對流場和熱傳的影響。另外延續上期,循環經濟專欄〈廢氫氟酸資源高值化技術〉研析我國科技產業廢氫氟酸資源流向分布及組成基線分析,作為資源高值化技術可行性評估以建構氟化鈣純化高值化製程,進一步綜整國際半導體廢氫氟酸資源應用技術,作為我國廢氫氟酸資源循環技術發展策略借鏡參考。高分子材料專欄〈低吸濕長碳鏈尼龍材料開發與應用〉則介紹導入長碳鏈二胺單體進行改質的高階低吸濕長碳鏈尼龍材料(如:PA612、PA9T)之開發、市場與應用,預期對國內尼龍產業有所助益。專文篇篇精彩,歡迎賞閱!

   凡對以上內容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參閱2025年1月號《工業材料》雜誌457期或參見材料世界網,並歡迎長期訂閱或加入材料世界網會員,以獲得最快、最即時的資訊!
雜誌簡介
 
工業材料雜誌係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發行,創刊於1987年,暢銷海內外的工業材料雜誌稱得上是國內最具權威的材料專業雜誌,以前瞻性產業之研究、發展、應用為報導主題,其內容包含各大領域,如光電顯示/無線通訊/能源儲能/智慧感測/綠色環保/電磁/輕金屬/複合材料/有機高分子/陶瓷薄膜/奈米微細技術/構裝散熱/材料設計檢測/市場瞭望/聚焦兩岸….等等。資訊新穎、市場動態掌握即時,是關心材料發展、材料應用、產業走向人士最佳的參考資料。每月一冊,受用無窮,廣泛且詳實的內容,成為產業界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工業材料雜誌作者陣容堅強,除了有工研院內的數百位專家為強力後盾之外,舉凡產業界的技術先進、各大專院校的知名學者、海外學人、專家均在作者之列。自創刊以來,普受各界好評,同時,為數所大專院校推薦為選讀好書。